我國建筑節能的政策不斷的深入推進同時,公共建筑的中央空調的節能改造也已成為目前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的最關鍵的重點領域之一。隨《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范》(JGJ176-2009)的頒布對中央空調的節能改造也提出了明確的技術要求和驗收的標準,推動了我國的中央空調的節能改造工作的有序開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本文將詳細闡述中央空調節能改造的驗收標準,確保改造工程符合規范要求,實現預期的節能效果。
根據《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范》中央空調節能改造應遵循以下的技術要求:
設備能效提升?:改造后的空調系統能效比(SEER/COP)應提升≥30%,年度總能耗下降≥20%。對老舊的制冷機組逐步的替換采用高效節能的設備如變頻壓縮機、高效冷凝器等,不僅能大大地降低了制冷的能耗,同時也能降低了制冷的噪音,提高了制冷的效率。
控制系統智能化?:應安裝智能控制系統,實時監測室內外溫濕度、人員密度等參數,自動優化運行策略。系統應具備圖形化編程功能、能耗曲線顯示和故障診斷能力。
熱回收技術應用?:對于需要大量新風的場所,應安裝熱回收裝置,將排風中的冷熱量回收利用,用于預處理新風。
系統整體優化?:包括水力系統深入平衡調試、對管道加強保溫、對冷卻塔能效不斷的提升等一系列的優化措施,將系統的能效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主機性能?:對空調的主機的精心優化,既能保證其運行的穩定性,又能使其所對應的性能參數基本的符合設計的要求,對能效的提升達到了≥30%的效果。
水泵性能?:冷凍水泵和冷卻水泵的變頻驅動改造應能根據負荷實時調整流量,實現節能。
末端設備?:末端風機的自動調控技術應能根據室內負荷變化動態調節風機轉速和送風量。
自控系統?:應穩定可靠,傳感器、執行器等元器件準確靈敏。
節能控制?:系統應具有實時動態尋優功能,能基于實際歷史數據及系統設備性能特性,尋找能耗最低的最優控制參數。
保護功能?:系統應具備著完善的自動保護、故障診斷和運維的診斷功能。
電氣安全?:電氣設備、線路及保護裝置應符合安全規范,無安全隱患。
密封性檢查?:空調系統各部分不應有制冷劑或載冷劑泄漏的現象。
電路板容量?:應使用專用電路板,容量應大于空調系統最大電流的1.5倍。
溫濕度控制?:室內溫度、濕度、風速等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
噪音標準?:運行時的噪音應小于或等于48分貝。
空氣質量?:PM2.5、CO2濃度、甲醛等有害氣體含量應符合國家標準。
能效比測試?:應進行制冷/制熱性能檢測,評估空調系統的能源使用效率。
節電率測試?:應選擇空調使用環境溫度一致的兩段時間進行對比測試,節電率應達到20%以上。
投資回收期?:改造項目的投資回收期應控制在3年以內。
測試時間?:應選擇空調使用環境溫度一致的兩段時間(2天或4天)進行對比測試。
負荷條件?:空調區域負荷(如人員數量、生產負荷等)應保持一致。
參數設置?:主機冷凍水的設定溫度、室內設定溫度等必須保持一致。
電度表?:測量精度0.5級,安裝在主機、水泵、冷卻塔等設備的電源進線處。
溫濕度測量儀?:測量精度溫度±0.5℃,濕度±3%RH。
噪聲檢測儀?:檢測空調運行時產生的噪聲。
竣工驗收?:對工程施工質量進行檢驗及評定,包括設備安裝、系統調試等。
綜合效能試驗?:對工程使用功能進行檢測及評估,包括能效測試、舒適性測試等。
數據記錄?:記錄能耗曲線、主機及系統效率曲線、動態趨勢圖等。
結果分析?:對比分析優化控制策略與常規控制策略的系統能耗,預測優化控制所產生的系統節能量。
以《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范》嚴格要求為指導,對中空的節能改造的驗收工作不僅要從設備性能、系統控制、安全性和舒適性等多個方面逐一評估,而且還要從節能的角度對其所帶來的能量節省實際效果等多個維度上對其進行全面的系統的評估。通過科學的驗收標準和嚴格的測試方法,我們不僅能確保改造的工程能真正地達到預期高效的節能效果,而且還能為公共的建筑的可持續的發展做出有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