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我國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總能耗35%的現狀,使得節能改造從可選動作變為必選項。根據《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不僅對既有的建筑都要求實現單位面積的能耗下降20%-30%,甚至對大型的公共建筑就要求其能耗比居民建筑的10倍以上才能算是真正的節能建筑。本文從政策、技術、經濟三重維度,解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的觸發條件,并聚焦萬林科技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以其在節能服務的行業領先地位,萬林科技就不同層面的改造場景都提供了相應的模塊化的方案,全面地為客戶的節能需求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
當建筑單位面積能耗超過《公共建筑能耗標準》限定值(如商場日均耗電超80kW·h/m2),需優先實施:
圍護結構優化:采用外墻外保溫系統(如聚苯板+空氣層結構),降低70%-80%的熱損失;
設備能效升級:替換老舊空調機組,結合樓宇自控系統實現冷熱源智能調控。
運行超15年的機電設備(如離心式冷水機組COP值低于4.5),建議:
數字化監測:部署能耗監測平臺,實時分析空調、照明等系統效率;
場景化節能:通過AI光感調節LED屏亮度,減少30%照明能耗。
3. 政策驅動的合規性改造
響應《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要求,重點改造:
政府辦公樓:加裝智慧用電系統,監測漏電、過載等風險;
醫院學校:應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降低用戶資金壓力。
萬林科技案例顯示,改造后建筑綜合節能率可達30%-50%,投資回收期縮短至3年。例如某政務中心通過冷水機組智能調控,年減碳1200噸。
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的觸發條件可歸納為:
政策紅線:能耗超標或設備不符合現行標準;
經濟閾值:改造投資回報周期≤5年;
技術窗口:老舊設備效率下降20%以上。
基于對萬林科技的一體化平臺的能耗精準監測再加上其自主AI優化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為管理者提供了豐富的數據的支持從而為管理者提供了數據驅動的可靠的改造決策的依據,最終為企業的環境效益與運營的成本都能取得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