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商業建筑像寫字樓、商場、酒店等為例,中央空調的能耗就占整個建筑能耗的40%以上還有可能更高,對能耗的浪費可想而知有多高。尤其值得我們深思的還有一點:即如今的節能管理中,在非營業時間(如下班后的一兩個小時),中央空調是否應提前關閉,成為節能管理中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央空調節能改造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要通過科學合理的運行策略,在不影響室內舒適度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去降低能源消耗。而“下班后是否要提前關閉中央空調”這一行為,也是節能策略中的一個關鍵節點。
但是很多人會認為,提前關閉中央空調可能會造成室內溫度波動變大,會造成影響員工或顧客體驗。但是實際上,建筑本身就具備有一定的“熱慣性”或“冷慣性”,也就是說,即使關閉了空調系統,室內溫度也不會立即發生大的變化。在合理的利用這一特性,也是節能改造實現節能降耗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建筑運行過程中,即使中央空調已經關閉了,建筑的結構(如墻體、地板、家具等)仍會保留著一部分熱量或冷量。這一種現象被稱為“余熱”或“余冷”。
白天制冷:白天室內空調運行,室內結構吸收冷量,形成“冷慣性”;
晚上關閉后:這些所儲的冷量也就緩緩地釋放出來,能維持室內的溫度一段時間;
夜間加熱:反之,在冬季供暖后,建筑結構也會儲存熱量,形成“熱慣性”。
通過對中央空調的節能改造,我們不僅可以將其升級為智能的控制系統,還可以根據對歷史的數據的深入分析和對未來時的精準的預測模型,得出空調最合理的“關機”時機,從而最大限度地節能降低了空調的運行成本。例如:
在下班前30分鐘停止供冷,依靠余冷維持舒適;
在早晨上班前30分鐘啟動空調,避免過早運行浪費能源;
不僅能有效地降低空調的電能消耗手段,還能通過對空調的合理調度,使其不時的開啟,延長了空調的壽命,起到了節能的作用。
許多商業建筑仍然采用“固定時間開關”模式:
下班后繼續運行1-2小時,避免員工抱怨;
早上提前2小時開機預冷/預熱;
缺乏對建筑熱慣性的動態感知。
這一種做法雖然看似很穩妥,但實際上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并且無法適應氣候變化和實際需求。
以萬林科技在建筑節能領域的多年技術積累為依托,提出了以“智能感知+動態控制”為核心的具有廣泛的普遍性的中央空調的節能改造的新思路新方案:
智能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室內溫度、濕度、人流密度等數據;
AI預測算法:根據對歷史數據和氣象預報,進行預測建筑的熱負荷變化;
動態啟停控制:在保障舒適的條件下,可實現提前關閉與延后開啟;
遠程運維平臺:并且支持遠程監控與調整,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通過這些先進的技術手段,我們的萬林科技不僅為客戶帶來了平均的20%-30%的驚人的節能效果,更有部分的項目的節能率都能超越40%的驚人之處!
某寫字樓18:00的下班時間,但空調直至20:00才將之關閉,這也就造成了空調長時間的不必要的工作,嚴重的浪費了大量的電能。但通過中央空調節能改造后,萬林科技將其關閉時間提前至18:30,利用建筑余冷維持室內溫度至20:00。此舉每年節省電費約15萬元。
大型商場的人流高峰通常出現在周末和夜晚時段,針對這一特點,萬林科技專門為商場制定了"分時段調控方案":具體來說,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時段,會提前關閉部分區域的空調系統;而到了周末,則會根據實際客流情況靈活調整空調運行。對其精細的管理力所帶來的節能效果,商場的能耗可節省了32%的資源。
酒店在白天大多數客房都是空置的狀態,傳統空調系統仍持續運行。萬林科技引入“按需供冷”的機制,在有客人入住時啟動空調,大幅降低了基礎能耗。
伴隨國家對“雙碳”的戰略目標的逐步推進,建筑節能減排已逐漸成為建筑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空調作為能耗最大的“大戶”卻隱含了巨大的節能潛力。借助對余熱科學合理的管理與對余冷利用,將空調的提前關閉與延遲的啟動巧妙的結合起來,不僅能為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的降低。
始終以“為用戶提供最專業、高效、可持續的中央空調的節能改造服務”為己的使命感和不懈的追求,通過節能改造的力量為廣大商業建筑的綠色發展的道路開辟了寬廣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