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央空調系統這一建筑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切入點的其節能改造已然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一環。中央空調節能改造通過對運行中的系統進行科學評估,提出最佳節能解決方案,不僅能顯著降低能耗(通常可節省20%-40%的能源消耗),還能延長設備壽命3-5年,提高經濟效益。伴隨“十四五”節能減排的綜合工作方案的逐步實施,各地紛紛出臺了針對中央空調相關的購置補貼的政策,對促進了中央空調的系統的升級改造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政策導向不同,各省市在補貼標準、申請條件和覆蓋范圍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本文將重點分析這些差異,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在2025年新一輪的國家的補貼政策的出臺背景下,首次將中央空調也納入了其補貼的范圍,對一級的能效的產品都給予了15%-20%的補貼,對二級的能效的產品都給予了15%的補貼,每件最高也就只能給2000元,每位的消費者最多也就只能可補貼3臺空調。這一政策為地方補貼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具體實施由各省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廣東省?:
深圳福田區對符合條件的智慧能源綜合應用、節能改造等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
全省范圍內,個人購買中央空調可享受15%-20%的補貼,每件最高2000元,每人最多可補貼3件
特色:注重商業項目改造,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上海市?:
對個人消費者購買中央空調等12類產品給予15%-20%的補貼
普陀區對節能技改項目按節能量給予最高800元/噸標準煤的資助,單個項目最高80萬元
特色:區分個人消費和企業改造,企業項目資助力度更大
北京市?:
個人購買中央空調補貼15%-20%,每件不超過2000元,中央空調按套計為1件
大興區對購買綠電的企業按0.01元/度給予補貼,年度最高50萬元
特色:注重公共機構改造,70%以上政府機關需實施系統設備節能改造
江蘇省?:
將中央空調納入17類補貼家電,給予15%-20%的補貼
蘇州、昆山等地對綠色工廠建設給予10-20萬元獎勵
特色:補貼品類最廣,達17類,不限制購買品類數量
浙江省?:
嘉興市對中央空調等12類產品給予15%-20%的補貼
慈溪市對節能改造項目按節能量給予300元/噸獎勵,最高50萬元
特色:注重分布式能源項目,對光伏項目給予發電量補助
補貼力度差異?:
企業改造項目:廣東最高500萬元,上海最高80萬元,北京最高200萬元
個人消費補貼:普遍為15%-20%,但北京限制中央空調按套計算
申請條件差異?:
廣東、上海要求項目年節能量達到一定標準(如20噸標準煤)
浙江慈溪要求項目投資額30萬元以上
個人消費補貼普遍要求能效等級證明
覆蓋范圍差異?:
江蘇補貼品類最廣達17類
北京側重公共機構和新能源項目
廣東注重商業綜合體和工業園區改造
實施方式差異?:
上海采用"政企商聯合"模式
浙江通過"浙里煥新"小程序申領
廣東福田區打造可復制的商業模式
中央空調節能改造地方補貼政策呈現"國家定框架、地方出細則"的特點,各省市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節能減排目標制定了差異化的補貼政策。從對比來看:
經濟發達地區?(如廣東、上海、北京)補貼力度更大,更注重商業項目和公共機構改造,資助上限可達數百萬元。
產業密集地區?(如江蘇、浙江)補貼政策更細致,覆蓋品類更廣,并與地方產業政策相結合。
中西部地區?(如四川、湖南)補貼標準相對統一,更側重個人消費市場,每件補貼上限多為2000元。
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在進行中央空調節能改造時,應重點關注:
所在地的具體補貼政策和申請條件
項目規模與補貼上限的匹配度
不同補貼政策的疊加可能性(如國家補貼+地方補貼)
申報材料的準備和審批流程
隨著“雙碳”的目標逐步的深入推進,我們就可以預計到未來對中央空調的節能改造的補貼政策將會越來越細化,對補貼的力度也可能會越來越大,因此作為中央空調的從業者我們就要對相關的政策動態做到比較的密切的關注,及時的把握好改造的窗口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