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雙碳”目標的不斷推進,企業的節能減排已不可逆轉地成為當下和未來的趨勢。通過對商業建筑和工業設施的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改造,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還能大大地減少對環境的碳排放,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數據顯示,工業領域高達30%-60%的能源被中央空調系統等公共環境能源設施所消耗。實施中央空調節能改造,對于企業而言益處頗多。既能大幅削減電費開支,節省成本,又可提升品牌形象,彰顯企業價值,更能以實際行動履行社會責任,一舉數得。本文將重點分析萬林科技中央空調節能改造的技術優勢,探討實施過程中的挑戰及解決方案,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依托于對建筑的負一層冷源機房的針對性的大規模的智能化的改造,對冷源的能效優化管理的全方位控制,萬林科技的空調冷源的能效優化管理控制系統最終使得冷源的高效穩定運行成為可能。該系統采用先進的通信技術,使控制系統與制冷機組無縫對接,實時精準獲取制冷量、耗電量等運行參數。基于這些數據反饋,控制系統能夠智能決策,在不同工況下對制冷機組進行精細化調控。例如,當環境溫度適宜且室內制冷需求較低時,可遠程指令制冷機組降低運行負荷,使其運行在高效節能區間,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損耗。
通過對冷凍與冷卻水泵配備了先進的變頻器,賦予它們根據實際工況靈活調整轉速的能力。采用對空調智能調控手段,即在空調負荷較小時,水泵可自動降低轉速,減少了水流量輸出,從而既能滿足制冷的需要,又大幅地削減了電能消耗。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設備之間通過精心設計的聯動控制系統協同工作。當制冷機組的冷凝溫度因熱負荷變化而升高時,冷卻塔能夠自動感知并增加轉速,增強散熱效果;當冷凍水溫度降低時,冷凍水泵會相應降低轉速,維持系統的能量平衡與高效運行。這種智能聯動使系統整體能效提升30%以上。
通過將傳統的管道閥門升級為電動閥門,不僅能夠根據控制系統的指令迅速精確調節水流量的分配。在建筑物內不同區域的空調負荷需求發生動態變化時,電動閥門可依據控制系統的智能決策,通過調整開度,合理分配冷凍水和冷卻水的流量,確保各個區域都能獲得恰到好處的冷量供應,杜絕能源在管道傳輸過程中的浪費。另外通過對末端設備的變風量的技術的應用將根據所需要的風量的大小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同時對末端的設備也定期的進行維護保養保證了設備長久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但在中央空調節能改造實踐中卻面臨著諸多的挑戰。
第一設備的老化能效下降是大多數空調普遍出現的問題,許多企業的中央空調系統運行年限超過10年,主機的冷凝器結垢嚴重,導致COP值大幅下降。
第二控制系統陳舊,難以實現智能的調度,多數系統都是依賴人工管理,無法對各區域的用冷需求作出準確及時的調控。
第三管道系統設計的不合理,存在漏損、結垢現象,導致傳熱效率下降;冷卻塔填料老化,污垢灰塵多,影響冷卻水的散熱功能。
第四缺乏了智能監控和優化手段,系統運行參數無法實時獲取和分析,造成能源浪費。
針對上述的這些問題,萬林科技就提出了一個相對系統的、比較全面的解決的方案。
設備升級方面:采用高效變頻離心機組替代傳統高能耗、低效率的舊設備,綜合能效比可提升至6.0以上。
控制系統:部署物聯網溫控終端與云平臺,實現分區域動態調節送風量、基于入住率預測的負荷自適應運行以及故障預警與能效數據分析。
管道系統優化:重新設計管道布局,減少彎頭與阻力損失,采用變頻控制技術替換原有定頻水泵,匹配實際負荷需求。
與此同時建立一個健全的維護保養制度,定期對循環水系統進行清洗、檢查和維護,例如對水泵、冷卻塔、管道等設備進行清洗除垢,更換老化部件。
中央空調節能改造已成為企業實現降本減碳目標的關鍵舉措。借助萬林科技等專業服務商的先進技術應用,企業不僅能大大地降低了對能源的消耗和對運營的成本支出,還能對系統的穩定性和舒適度都能給予很大的提升,對于企業的履行起到更好的環保的社會責任。案例數據顯示,合理的節能改造可使系統年節電率達到20%-30%,投資回收期控制在2-5年內。隨著AIoT、數字孿生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央空調節能改造將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演進,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與環境效益。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把握這一趨勢,適時開展中央空調節能改造,是提升競爭力的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