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商業建筑的能耗中,中央空調系統的能耗卻高達40%-60%,其水處理的運行效率直接決定了整個系統的能效的表現就這樣了。隨著能源成本上升和環保要求提高,通過中央空調水處理設備節能改造提升能效已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本文萬林科技會從系統層面出發,詳細闡述中央空調水處理設備的節能改造方案,剖析其中面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同時,還會結合實際案例,給管理者提供決策方面的參考。
采用對傳統的螺桿機的替換采用了新一代的磁懸浮變頻離心機組手段,不僅能大大提高了機組的能效比(COP)從原來的4.5左右提升至7.8左右,而且還能有效的避免了長期以來我們都所說的“大馬拉小車”的現象。這種新型主機通過無油潤滑設計減少機械損耗,啟動電流僅為滿載電流的10%,顯著降低電網沖擊。與此同時,像R22這類具有高全球變暖潛值(GWP)的制冷劑要逐步舍棄,轉而采用諸如R32、R290或者二氧化碳(CO?)等低GWP的環保制冷劑,這么做既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能滿足環保方面的要求。
憑借對水泵、冷卻塔的風機等的變頻調控,使其能根據實際的負荷動態的調節其運行的頻率,從而可將能耗大大降低20%-40%。通過實時監測回水與出水溫差(精度±0.5℃),實現閉環控制。某軌道交通項目應用后,水泵能耗降低18%。變頻改造不僅節能,還能減少設備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憑借部署物聯網監測體系,能夠對溫度、濕度、人員密度等共計32個核心參數展開實時采集工作,再借助AI算法來對運行策略加以優化。系統具備負荷追蹤功能,根據入庫貨物熱容特性預測冷量需求,提前30分鐘調整運行參數。通過對某銀行辦公樓精心改造后,室內的溫度控制更加的精準,甚至達到了±0.5℃的精確度,對各個區域的溫差也都能保持在1℃以內的微小的差別。
水垢生成?:循環水蒸發濃縮導致礦物質析出,0.5mm厚水垢可使換熱效率下降20%-30%,能耗增加15%-50%。水垢堆積還會堵塞管道,引發設備故障。
金屬腐蝕?:碳鋼、銅合金管道在特定條件下發生化學或電化學腐蝕,未經防腐處理的系統管道壽命縮短30%-50%,且腐蝕產物會污染水質。
微生物滋生?:冷卻塔成為細菌和藻類溫床,微生物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加速設備腐蝕,同時降低換熱效率。
系統失衡?:設計余量過大導致"大流量、小溫差"現象,末端水力失調造成能源浪費。
物理法阻垢與殺菌?:采用電離釋放型動態水處理器,通過銀離子置換鈣鎂離子,使硬度降至低于自來水水平,熱交換效率提升15%-25%,減少化學藥劑使用量30%。
冷凝器在線清洗?:安裝膠球自動清洗裝置,無需停機即可清除銅管內壁水垢,熱交換效率提升8%-12%,某項目年節省電費超20萬元。
智能群控系統?:部署暖通智慧管控平臺,實現負荷端變流量運行,減少水力失調。某醫院改造后,通過智能控制技術實現精準調節,節能率達20%。
定期維護制度?:建立設備健康度評分體系,每月生成維護建議。包括清洗冷卻塔填料、檢查管道密封性、更換老化部件等,確保系統持續高效運行。
對中央空調的水處理設備做節能方面的改造,像進行設備升級啊、采用變頻技術以及優化智能控制這些手段,能夠明顯提高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達成20%到40%這樣的節能成效。改造過程中需重點關注水垢、腐蝕和微生物問題,采用物理阻垢、在線清洗和智能群控等針對性解決方案。對于管理者而言,選擇專業服務商、制定分階段實施計劃并建立長效維護機制,是確保改造項目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