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作為一座特殊的公共建筑,空調系統就必須既能對各類的治療環境的溫度、濕度的精準控制如手術室溫濕度的波動都控制在±1℃的范圍內,又能對醫院的感染風險的防控(潔凈度達到ISO5級)標準等多重的目標都要滿足。但傳統分散式的管理易導致各區域的參數失衡問題,而集中控制系統通過物聯網整合全院設備,實現分區動態調控與空氣品質實時優化,成為現代醫院智慧化建設的剛需。
系統通過將醫院劃分為潔凈手術室(獨立恒濕恒壓)、ICU(高換氣次數)、普通病房(新風優先)等12類功能的區域,通過AI的算法自動匹配運行策略。例如手術室采用垂直單向流送風時,系統同步調節相鄰緩沖間壓差梯度(≥5Pa),避免氣流交叉污染。
通過集成PM2.5、CO?、TVOC等多種傳感器,當檢測到普通病房CO?濃度>800ppm時,系統自動提升新風比例至30%并聯動凈化機組啟動。臨床數據顯示,該策略使院內感染率降低22%。
依托于對歷史的負荷數據的深入分析,在非高峰的時段如夜間就可將系統的能耗降至最低同時對風機的盤管實施變頻的控制。某三甲醫院應用后年省電費達187萬元,同時內置的振動監測模塊可提前14天預測壓縮機故障。
醫院的空調系統長年累月的運行,其能耗就占建筑的總的電耗的40%以上,實在是讓人痛心不已。通過引入磁懸浮變頻壓縮機與相變儲能技術,在負荷低谷時段儲存冷量,高峰時段釋放,結合氣象數據預測動態調整運行策略,實現綜合節能率25%-30%。
疫情期間不同區域如發熱門診與普通病房的氣流的混雜也可能成為污染的重要擴散途徑。系統采用負壓梯度設計,配合CO?濃度監測模塊,當檢測到異常時自動關閉回風閥,切換至100%全新風模式,確保空氣單向流動。
而若將其各個子系統的凈化、溫控、壓差等獨立的運行下去,也難免會產生各自的沖突。數字孿生平臺,通過3D可視化界面實時模擬氣流路徑,當手術室與相鄰走廊壓差低于閾值時,系統自動調節風機轉速并觸發聲光報警,避免人工巡檢疏漏。
基于對萬林科技的空調集中控制系統的深度的分區策略的差異化、對空氣的品質的數字化、對的運維的響應的敏捷化等一系列的舉措,最終為醫院的管理者提供了既能充分的符合醫療的各項嚴格的規范又能對經濟的可持續的發展起到較好的保障作用的最優的解決方案。未來隨著5G+數字孿生技術融合,該系統將實現從"被動調控"到"預測性管理"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