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建筑空間對空調的需求差異顯著。辦公樓、醫院、園區、檔案庫房,甚至同一棟建筑內的不同區域,對溫度、濕度、新風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傳統空調系統往往采用統一設定、固定時段運行的模式,導致能耗浪費與舒適度欠佳并存。萬林科技通過軟件平臺與智能硬件的深度協同,構建靈活響應的空調控制系統,真正實現“按空間所需,精準供能”,在保障舒適的前提下達成高效節能。
一、軟件平臺:全局統籌的“決策中樞”
萬林自主研發的智能管理平臺,是優化運行的核心大腦,聚焦三大能力:
1.需求精準畫像
(1)平臺學習并記錄不同空間的特性:功能屬性(如實驗室精密控溫、庫房恒濕)、人員流動規律、設備發熱量、特殊環境要求。
(2)結合實時監測數據(來自硬件傳感器),動態感知每個區域的即時負荷需求。
2.策略動態生成
(1)基于空間畫像,為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生成個性化運行參數(目標溫濕度、新風量、啟停時間),告別統一設定。
(2)融入預測能力:依據日程安排預判會議室使用高峰,結合天氣預報提前應對極端天氣,規避能耗峰值。
3.系統能效尋優
(1)全局分析建筑總負荷、區域優先級、設備實時能效及分時電價。
(2)智能調度主機群:優選高效機組運行,合理分配負載,結合谷電時段進行建筑結構儲能(如預冷/預熱),確保系統始終運行在綜合能效最優區間。
二、智能硬件:精準落地的“執行終端”
(1)軟件策略的高效執行,依賴于靈敏、可靠的硬件支撐:
1.環境感知層
(1)靈活部署的無線溫濕度傳感器,覆蓋各關鍵區域,實時采集環境數據,為平臺決策提供真實依據。安裝簡便,無懼復雜布線。
2.末端控制層
(1)集成于風機盤管、變風量箱、電動閥等末端的智能控制器,精準接收并執行平臺指令。
(2)精細調節水閥開度、風門位置、風機轉速,確保輸送到具體區域的冷熱量“恰到好處”,根除局部過冷過熱。
3.主機交互層
(1)與冷水機組、鍋爐、水泵等主機深度集成的智能通訊控制模塊,實現平臺對“大設備”的直接、可靠控制。
(2)精準執行主機的啟停、加載/卸載指令,落實群控優化策略,杜絕低效運行或無效能耗。
三、軟硬協同:閉環優化,越用越“聰明”
萬林方案的核心價值在于軟硬件間形成的實時、閉環、自優化協同機制:
1.數據驅動決策(軟件指揮硬件)
(1)平臺基于硬件傳感器上傳的實時數據及內置策略模型,計算出最優控制指令。
(2)指令毫秒級精準下達至對應的末端控制器及主機設備。
2.執行反饋驗證(硬件回應軟件)
(1)硬件設備嚴格執令,并將執行結果(如實際閥門開度、送風參數、主機運行狀態、瞬時能耗)實時回傳平臺。
3.持續動態優化
(1)平臺持續比對指令目標與實際執行效果、能耗數據。
(2)基于反饋信息,自動微調后續控制策略與參數,形成“感知-決策-執行-驗證-優化”的完整閉環。
(3)系統具備自我學習能力,運行時間越長,策略越貼合實際,能效表現越優。
四、協同成效:節能與舒適兼得
通過軟硬件的無縫協同與持續優化,萬林方案為多樣化建筑空間帶來可量化的價值:
1.能耗顯著降低
(1)精準按需供能,消除統一設定導致的過度制冷制熱及設備空轉。
(2)主機群控優化及策略性運行,綜合節能率普遍達 15%-30%。
2.舒適度切實提升
(1)各區域環境參數穩定維持設定目標,有效解決空間冷熱不均問題,提升人員滿意度。
3.運維效率提高
(1)平臺集中監控、智能策略、自動運行,大幅減少人工干預。
(2)遠程故障預警與診斷,提升響應速度,降低維護成本。
4.設備壽命延長
(1)優化運行策略減少設備頻繁啟停及異常負載,降低機械損耗,延長核心設備使用壽命。
萬林科技認為,空調系統的深度節能,關鍵在于打破軟硬件壁壘。我們以自主研發的軟件平臺為“腦”,以可靠智能硬件為“手腳”,通過數據閉環驅動系統持續優化,讓空調真正適應每一類空間的獨特需求,在守護環境舒適的同時,挖掘最大節能潛力。